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7B-121z)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相海宋传鸣李放方锦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南京邮电学院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可开采...
  • 1篇多描述编码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图像
  • 1篇图像
  • 1篇嵌入式
  • 1篇嵌入式编码
  • 1篇去噪
  • 1篇去噪算法
  • 1篇开采量
  • 1篇可分级编码
  • 1篇可开采量
  • 1篇可靠度
  • 1篇分层结构
  • 1篇分析方法
  • 1篇风险分析
  • 1篇DCT
  • 1篇DCT变换
  • 1篇JC法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宋传鸣
  • 2篇王相海
  • 1篇李放
  • 1篇方锦

传媒

  • 1篇工程勘察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局部自适应混合模型的遥感图像去噪算法被引量:8
2011年
遥感图像的噪声分析和去除作为经典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并成为遥感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传统的去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但往往在去噪的同时会使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模糊化。针对P-M模型在去除遥感图像高斯噪声时所存在的对图像强边缘和细节附近的噪声难以去除,以及ROF模型通常会导致平坦区域出现"假边缘",甚至会产生块状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自适应的混合模型。该模型针对图像局部区域所包含纹理信息的不同,自适应地调整约束权函数,使模型在平滑局部区域能更多地发挥P-M模型的特点,而在纹理丰富或边缘区域则更多地发挥ROF模型的特性,使模型在有效地去除高斯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遥感图像中的边缘特征和细节纹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对相同的高斯噪声所提出的混合模型去噪后图像的SNR较P-M和ROF模型分别提高了3 dB和2 dB。
王相海李放宋传鸣
关键词:遥感图像去噪
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被引量:3
2011年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遥感图像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多描述编码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克服不可靠信道传输时遥感图像降质的可选方案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多描述编码与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方案,将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增强层通过下采样形成多个描述,并将包含图像关键信息的基本层作为冗余引入到每个描述中,保证了在解码端获取遥感图像基本层信息的最大可能性。此外,方案中对描述中的基本层信息进行了独立嵌入式编码,可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传输保护,提高传输码流的稳健性。本文编码方案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描述间的冗余度方便控制和编码码流具有嵌入式等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王相海方锦宋传鸣
关键词:多描述编码DCT变换可分级编码嵌入式编码
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的随机风险分析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传统的确定性模型在处理不确定性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在详细分析风险分析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辽宁省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用随机风险分析方法—JC法对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确定,并与传统的确定性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例研究表明:JC法充分考虑到数学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结果的可靠度,为确定地下水水源地可开采量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可靠、可行的方法。
刘佩贵束龙仓
关键词:地下水可开采量JC法风险分析可靠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