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21)

作品数:86 被引量:923H指数:15
相关作者:金慧倪晓平章荣华沈林海徐虹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病毒
  • 7篇消毒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公共卫生
  • 6篇色谱
  • 6篇相色谱
  • 6篇基因
  • 5篇医院感染
  • 5篇质谱
  • 5篇中毒
  • 5篇黄色葡萄球菌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质谱法
  • 4篇食品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流感

机构

  • 37篇浙江省疾病预...
  • 20篇杭州师范大学
  • 15篇杭州市疾病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5篇浙江国际旅行...
  • 4篇宁波大学
  • 4篇杭州市红十字...
  • 3篇杭州市第一人...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温州市疾病预...
  • 3篇安捷伦科技(...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倪晓平
  • 14篇金慧
  • 11篇韦凌娅
  • 11篇徐虹
  • 11篇杨磊
  • 11篇沈林海
  • 10篇孔庆鑫
  • 7篇马海燕
  • 6篇陆龙喜
  • 6篇章荣华
  • 5篇林军明
  • 5篇陈江
  • 5篇任一平
  • 5篇吴忠华
  • 5篇张荷香
  • 5篇陆烨
  • 5篇谭晓华
  • 4篇何凡
  • 4篇林君芬
  • 4篇吴茵茵

传媒

  • 14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年份

  • 4篇2018
  • 9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9篇201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2004—2012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促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浙江省各类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发生时间、致病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网络报告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66起,发病人数1 514名,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二、三、四季度。66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学占51.15%,大中专院校占16.67%,小学占13.64%,幼托机构占12.12%,其他学校占6.06%。发病场所以学校食堂为主,占75.76%,其次为校外流动摊贩、点心店和快餐店,占10.61%;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57.58%,其次为有毒动植物,占15.15%。结论应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流动摊贩、校外点心店和快餐店、学校小卖部监管,以及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
张荷香陈江齐小娟吕鹏王绩凯章荣华鲁琴宝
关键词: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大肠埃希菌消毒后残留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大肠埃希菌消毒后残留菌总数的应用。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溶液在未被消毒剂作用以及在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低浓度的消毒剂作用后的细菌总数,用生物荧光法经过0.22μm孔径过滤加入裂解液、酶、ATP标准品,用荧光光度计测定相对发光值(RLU),换算成ATP含量(mo1),平行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大肠埃希菌菌悬液浓度的降低,ATP值逐渐降低,大肠埃希菌回归为Y=0.305+0.9XR2=0.962,但在108 CFU/ml和107 CFU/ml则超出了测定范围,说明ATP生物荧光法检在菌液浓度一定量时,测得的ATP值(mol)值可以反映实际菌量;通过平板培养法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杀灭效果逐渐递增,与生物荧光法的值下降呈一致性。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能应用于消毒后的消毒效果评价。
陆烨胡国庆陆龙喜林军明李连红王志喻晓峰
关键词:ATP生物荧光法大肠埃希菌消毒剂
浙江省一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对一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浙江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方法 从浙江省CDC采集1例SFTSV感染疑似病例的急性期全血标本,提取标本的病毒RNA并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分离得到SFTSV分离株.RT-PCR扩增覆盖全基因组的17个重叠基因片段,使用Geneious基因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辑和拼接.从GenBank 数据库中获取各地SFTSV全基因组序列,采用RAxML软件及MEGA软件对分离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已经公布的SFTSV核苷酸序列和白蛉病毒属部分其他病毒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RT-PCR鉴定该疑似病例为阳性,并成功分离获得SFTSV毒株,命名为Zhejiang/01/2011株.对Zhejiang/01/2011株进行RT-PCR扩增并测序拼接得到全基因组cDNA序列,Zhejiang/01/2011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共有S、M、L3个片段.其中S片段为1 745个核苷酸,M片段为3 378个核苷酸,L片段为6 368个核苷酸.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Zhejiang/01/2011株与Japan/SPL004A/2013株相似性最高,其中S片段相似性为98%,M片段为97%,L片段为98%.白蛉病毒属基于3个片段分子系统进化树均显示,Zhejiang/01/2011株与白蛉病毒属部分病毒株中所有的SFTSV病毒株聚集在一起.结论 笔者成功对Zhejiang/01/2011株进行了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Zhejiang/01/2011株是SFTSV,属白蛉病毒属,且其与日本分离株在同一分支,相似性较大,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株不在同一分支,差异较大.
冯岑张磊孙逸邵斌茅海燕蒋健敏张严峻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虚拟实验室技术评价recA标准序列比对法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种别鉴定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评价rec A标准序列比对(ARRS)法,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Bcc)种别鉴定效果。方法通过对Gen Bank、MLST数据库等公共数据库内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分析,筛选出在Gen Bank、MLST 2个数据库中均存在详实的rec A基因及MLST分型信息的Bcc菌株作为目标菌株。根据目标菌株的rec A基因序列信息,采用ARRS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与MSLT数据库中该菌株分型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MSLT法作为Bcc菌株鉴定的标准方法,计算ARRS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统计学指标,评估其对Bcc菌株种别鉴定的效果。结果 ARRS法和MSLT法对93株目标菌株的鉴定结果显示,92株鉴定结果一致。相对于MSLT法,ARRS法灵敏度为98.9%,特异度为100.0%;2种方法一致性为98.9%(P<0.01)。结论 ARRS法对于鉴定Bcc内菌株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满足临床筛检、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等需求。
孔庆鑫沈林海徐虹韦凌娅陈冰冰倪晓平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
新疆儿童KSHV血清阳性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2014年
目的了解新疆儿童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的血清阳性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伊宁地区新源县和伽师县6个月至5周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家庭一般信息。采集儿童及其母亲的静脉血323份(其中儿童171份,与之对应的母亲152份)。采用单克隆免疫增强荧光(monoclonal-enhanc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mIFAs)技术检测血清KSHV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血清KSHV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母亲血清样本阳性率为66.5%(101/152),儿童血清样本阳性率为51.5%(88/171)。多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吃硬质食物(OR=2.61,95%CI=1.06~6.42;P=0.04)及与嚼碎食物喂给孩子吃(OR=5.65,95%CI=1.58-13.75;P=0.005)是感染KSHV病毒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KSHV感染发生在儿童早期,唾液接触可能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何淼曹亦菲谭晓华李靖赵婷婷黄瑾王小波杨磊
关键词:儿童
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7
2015年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 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 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陈江章荣华张荷香齐小娟朱大方王绩凯吕鹏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食品安全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的现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细菌污染现状,为提高口腔用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2月对监测区域内6所省市级医院、27所民营口腔医院及诊所和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口腔漱口水和牙科手机管线水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细菌培养,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微生物指标合格标准。结果共采集39所医疗机构中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1 153份水样,合格502份,合格率为43.5%,其中省市级医院合格率为75.7%,民营口腔医院及诊所合格率3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格率为55.0%;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口腔用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较严重,各级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规范口腔医师临床操作,加强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与监测工作。
钱清倪凯文张大帆于勐軍张瑜沃超琴倪晓平金慧
关键词:细菌污染
三种手消毒剂启用后维持杀菌能力时间的实验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三种手消毒剂启用后有效杀菌时间维持的实验检测,为临床制定手消毒剂启用后的有效使用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连续使用6个月的手消毒剂(3M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有效成分葡萄糖酸氯己定和乙醇)样本3M-1、3M-2、3M-3,实验室模拟连续使用近3个月的手消毒剂G1(伽玛免洗手消毒液,有效成分葡萄糖酸氯己定和乙醇)、G2(伽玛无醇免洗手消毒液,有效成分复合双链季铵盐化合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方法进行细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所有5个样本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0、60、90s的杀灭对数值均下降8以上;样本3M-1、3M-2、3M-3、G1对白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达到7个对数值以上;G2样品对白念珠菌的杀灭能力,作用30s达到6个对数值,作用90s则可上升至7个对数值;对白念珠菌杀灭效果,葡萄糖酸氯己定和乙醇配方略优于复合双链季铵盐化合物。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和乙醇与复合双链季铵盐化合物配方的手消毒剂,无论是医疗机构临床使用,还是实验室模拟使用,启用后的连续使用能维持较长的有效杀灭时间。
金慧韦凌娅沈林海徐虹孔庆鑫倪晓平
关键词:手消毒剂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和氯丙醇被引量:8
2013年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调味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C)和氯丙醇(3-氯-1,2-丙二醇(3-MCPD)和2-氯-1,3-丙二醇(2-MCPD))的方法.样品添加同位素内标后,采用ExtrelutTM NT有机硅藻土填料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先用正己烷淋洗除杂,再用乙酸乙酯-乙醚(20∶80,v/v)混合溶剂洗脱被测物,洗脱液经浓缩后采用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EC、3-MCPD和2-MCPD的方法检出限依次为2、5和5 μg/kg,线性范围依次为5~1 000 μg/kg(r =0.999 7)、10 ~1 000 μg/kg(r =0.999 1)和10~1 000 μg/kg(r=0.999 5).酱油、料酒(黄酒)、沙拉酱和方便面调味料4种基体中在20、100和400 μg/kg3个水平加标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n=7)范围分别为EC:87.7%~104%(RSD为4.3%~10.7%)、3-MCPD:90.1% ~ 109%(RSD为2.6% ~ 10.2%)、2-MCPD:90.9% ~ 103%(RSD为3.0%~9.5%).在部分酱油、料酒和方便面调味料中同时检测到了EC、3-MCPD和2-MCPD,在部分沙拉酱中检测到了EC或3-MCPD.该法准确、快速,适用于调味品中EC、3-MCPD和2-MCPD的同时检测.
徐小民何华丽阮宇迪黄百芬张京顺蔡增轩任一平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氯丙醇调味品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评价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质量,分析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14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运用Excel及SPSS软件作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分级事件128起,未分级事件87起;传染病事件占全部事件的86.98%(187/215);事件从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为2.00h,从接到报告到网络报告的时间为1.15h,事件结束到结案报告时间为5.9d;结案报告项目完整率为54.42%(117/215),部分事件进程报告不规范(7/215);病原学病因查明率为100%,流行病学病因查明率为71.16%(153/215)。结论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整体较好,但个别事件也存在着报告延迟、危害因素难以查明、分析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报告要求,加强对基层疾病控制业务人员培训与指导,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质量。
吴晨吴昊澄曾蓓蓓鲁琴宝丁哲渊林君芬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