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IA070032)

作品数:5 被引量:1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质量管理
  • 5篇教育
  • 5篇教育质量
  • 5篇高等教育
  • 5篇高等教育质量
  • 4篇教育质量管理
  • 4篇高等教育质量...
  • 1篇营利
  • 1篇营利性
  • 1篇质量文化
  • 1篇审视
  • 1篇企业
  • 1篇重新审视
  • 1篇组织文化
  • 1篇文化
  • 1篇非营利
  • 1篇非营利性
  • 1篇非营利性组织
  • 1篇分享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教育研究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复制到分享: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方向
2010年
市场化背景下,由于受公私两分法的影响,大学的种种改革都备受争议。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也不例外。传统上,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专利,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通常被理解为大学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模仿。事实上,质量管理虽然源于企业,但绝不意味着只有企业才面临质量管理的危机,才需要实行质量管理。在一个质量的新时代,大学与企业一样面临质量危机,质量管理同样是大学化解危机、迎接挑战的必需的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大学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借鉴,与其说是在复制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不如说是在与企业共同分享质量管理的合理内核。在实施质量管理并努力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大学必须跨越组织边界、超越公私两分的局限,抛弃质量管理上大学与企业的对立,与企业共同分享质量科学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理论。
王建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企业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的视角被引量:10
2009年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质量管理以组织变革为前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实现也必然要求相应的大学组织变革。传统上,大学组织多是科层制的职能结构,而高等教育质量则超越部门间的界限而存在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由大学的所有职能部门共同决定。目前在实践中,大学传统的职能结构正制约着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利于质量管理的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以大学从传统组织向质量组织的过渡为前提,只有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将质量作为一个新变量成功地融入大学的组织设计和组织运行中,实现大学组织结构创新,建成学习型大学,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王建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管理的视角被引量:29
2009年
质量是评价高等教育水平的尺度,管理是维持和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质量管理代表了人们通过管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努力。作为一个介于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体之间的特殊范畴,高等教育质量不同于企业领域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也不同于企业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普遍重视质量的新时代,质量管理绝不只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时尚,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希望,高等教育领域必须加强对于质量管理的研究,并积极付诸实践。
王建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被引量:87
2010年
作为一个概念,质量是人为的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质量文化以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质量管理本身也在客观上改变着大学固有的组织文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质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并培育出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王建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文化组织文化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新审视——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被引量:6
2010年
质量管理产生于营利性组织,而后逐渐延伸到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对质量管理的内涵,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在把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并与现代大学的组织文化、制度框架融汇贯通。
王建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非营利性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