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10QB-14)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常颂钟秋生林郑和陈荣冰游小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茶树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2篇种质
  • 2篇光合作用
  • 2篇
  • 2篇茶树种质
  • 1篇性状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叶绿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特性
  • 1篇铁观音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花粉
  • 1篇花粉形态
  • 1篇花器

机构

  • 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钟秋生
  • 5篇陈常颂
  • 4篇林郑和
  • 3篇陈荣冰
  • 3篇陈志辉
  • 3篇游小妹
  • 2篇彭艾
  • 1篇王秀萍
  • 1篇阮其春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4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对34份茶树种质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形态特征较为相似:花粉粒多呈长球形,极面观为裂圆形或近圆形或近三角形,具3孔沟或拟3孔沟,间距环状分布,为N3P4C5类型。花粉极轴长41.66~54.61μm,赤道轴长24.76~31.69μm。茶树花粉外壁纹饰以拟网状条纹为主。根据花粉形态聚类分析结果,可将34份茶树种质分为4类:第1类包括大红袍、软枝乌龙、白样观音、奇曲、青心乌龙、白奇兰、白芽奇兰;第2类包括早奇兰、金观音、上杭观音、圆叶观音、金面奇兰、福建水仙、慢奇兰、四季春、矮脚乌龙、金萱、白文;第3类包括翠玉、红芽观音、肉桂、白鸡冠、本山、绿芽观音;第4类包括大叶乌龙、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黄旦、青心奇兰、筲绮、毛蟹、竹叶奇兰、梅占、政和大白茶。
陈常颂彭艾钟秋生王秀萍陈荣冰
关键词:茶树亲缘关系
铁观音等5个茶树种质的花器性状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5个观音类茶树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萼片数、花瓣数、花冠直径、柱头开裂数、花柱开裂长、花柱长等10个性状进行了调查,探讨茶树花器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个观音类茶树种质的萼片数、柱头开裂数较接近,其余各种质之间花器性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钟秋生陈常颂林郑和阮其春彭艾
关键词:铁观音花器性状
不同浓度氟对茶树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uixiang]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置5个F处理浓度(0、100、200、600、1 800mg·L-1),每周3次,处理后6周,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CO2同化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等均在低浓度氟(100mg·L-1)处理时会出现较小幅度的上升而后下降;在供氟达到600mg·L-1时[叶片氟含量(2880±220)mg·kg-1],茶树开始表现出氟中毒症状,此时CO2同化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单位面积干重等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关键词: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
不同浓度氟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氟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沙培法,用不同浓度的Na F溶液处理6周,对茶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600 mg L–1的氟处理,茶苗叶片的OJIP曲线O相呈小幅度上升,P相下降得非常明显,IP相显著下降,出现清晰的L点(150μs)和K点(300μs);经过氟处理的茶苗叶片I点、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和耗散能增加;荧光参数RC/CSo、ETo/ABS、PIabs、PIcs等明显下降,而DIo/RC、DIo/CSo和DIo/ABS等参数大幅度增加;叶片氟含量与ETo/TRo、REo/ABS、PICS呈负相关,与DIo/RC呈正相关。因此,氟胁迫处理削弱了茶树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影响了光合机构的作用,同时叶片以增加自身热耗散来防止受到光抑制和光破坏。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关键词:茶树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作用
九龙袍茶树光合特性与品质成分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九龙袍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叶位(1~6叶)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鲜叶生化成分等差异,旨在明确九龙袍品种的光合特性与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下降;胞间CO2浓度随叶位变化规律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从嫩叶到成熟叶片含量逐渐增加;RuBP羧化酶、POD酶活力从嫩叶到成熟叶逐渐增强,到第6叶最强,分别是46.42μmol.m-2.s-1(最终活力)和34.21μmol.m-2.s-1。CAT酶活力则表现为第2、3叶较低,之后随叶片成熟逐渐增强。与品质成分相关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总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均表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水浸出物含量第2叶最高,达到44.28%,从第3叶开始逐渐下降;茶多酚含量第1、2叶位较高(均大于20%),到第3叶开始随着鲜叶嫩度的降低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含量第1叶最高,为4.84%,后随着叶位的增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第6叶含量为3.18%;各叶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含量介于2.5%与3.0%之间;纤维素的含量从第1叶到第6叶逐渐增加,从第1叶的7.99%增加到第6叶的17.30%。
钟秋生陈常颂林郑和游小妹陈志辉陈荣冰
关键词:光合特性叶绿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