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619) 作品数:35 被引量:228 H指数:10 相关作者: 潘卫东 姜文斐 王明哲 张亮 王明哲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中西医结合“鸡尾酒疗法”有效改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鸡尾酒疗法"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颈动脉斑块的189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与对照组(94例)。治疗组使用丹蒌片、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治疗,并根据血脂变化调整使用他汀类、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照组仅根据指南用药。进行为期26周的观察。观察两组颈动脉彩超、血脂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析两种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预防脑卒中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各项指标均改善,AS斑块明显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斑块消退更加明显。观察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以丹蒌片、贝前列素钠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鸡尾酒疗法"可以作为有效治疗颈动脉斑块,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 王恒 王明哲 高鹏琳 袁奕珂 桂丽卿 潘卫东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中西结合治疗 鸡尾酒疗法 混合病案引导模式在中医临床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2015年 建立混合病案引导(mixed cases guided,MCG)模式流程,并运用于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教学。实践表明,利用疾病特征建立MCG,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改进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知识面、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充分显示MCG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混合病案为引导、以培养临证诊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潘卫东 王明哲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 PBL教学 认知储备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新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认知储备能(CR)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病的能力,有助于理解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病过程中,认知功能下降的差异性。CR主要分为不可塑性认知储备假说和可塑性认知储备假说,除了脑容量、民族、遗传等不可调控CR外,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语言学习、移民以及收入等,均是后天能够影响CR的可调控因素。在充分认识CR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可增加CR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延缓此类疾病的进展。文中主要从CR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姜文斐 汤雅馨 潘卫东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基于个体化治疗的神经病学精准医疗与辨证论治 被引量:20 2016年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引入,医学界出现了精准医疗与中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说法。本文从个体化诊疗概念入手,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了基于微观的精准医学与基于宏观的辨证论治的异同点。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疾病的诊疗需要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减少误诊误治、提高精准治疗疗效的目的。 潘卫东关键词:辨证论治 个体化治疗 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试验组则予以依达拉奉和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较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事件功能缺损。 张亮 潘卫东关键词:依达拉奉 硫辛酸 急性缺血性卒中 疗效 敛肾枫心汤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与夜尿:一项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敛肾枫心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过多和夜尿次数增多的疗效。方法:招募2014年6月—2016年1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接受住院治疗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5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入敛肾枫心汤治疗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敛肾枫心汤口服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组(26例),共治疗6周。测量治疗前后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夜尿次数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夜尿次数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期间,敛肾枫心汤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脱落或失访。敛肾枫心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和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值均<0.05)。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夜间活动量、一昼夜(24 h)流涎总量和夜尿次数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具有补肾敛涩功能的中药方剂敛肾枫心汤能够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流涎过多和夜尿次数增多症状。 高鹏琳 廖伟龙 孙传河 姜文斐 潘卫东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流涎 夜尿 认知储备能与疾病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认知储备能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延缓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以及进展的能力,虽然不能作为一个症状或一种独立的病症,但通过认知储备能,可以帮助理解在不同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的差异性。认知储备能在一些疾病相关认知功能及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记忆力减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同时,也会影响丙型肝炎、肥胖、睡眠障碍和脑外伤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尤其是补益肝肾的中药,在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尚未被引入认知储备能的干预研究。本文对认知储备能与各种疾病相关认知功能的关联进行综述。 姜文斐 高鹏琳 孙传河 廖伟龙 潘卫东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 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慢性疼痛及其有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中与PD相关疼痛症状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上海市12个综合性医院共1 058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PD患者进行结构问卷调查。包括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抗PD治疗、疼痛相关数据(疼痛发作时间点、持续时间、程度、部位、其他症状、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 1 058例PD患者中1 096例完成调查,约有28.8%(296例)有PD相关性疼痛症状。在PD早期阶段,与男性PD疼痛患者比较女性具有发病率高(P<0.05)、年龄层级高(P<0.05)、发病年龄高(P<0.05)、疼痛频率高(P<0.05)、疼痛先于运动障碍症状出现的频率高(P<0.05)和疼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的特点。PD合并疼痛患者就无合并疼痛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P<0.05)、睡眠障碍(P<0.05)和(或)运动障碍的高发生率(P<0.05)。最常见的疼痛类型是骨骼肌疼痛,其次是肌张力障碍疼痛;男性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女性患者短;疼痛多在服用抗PD药物后出现。结论慢性PD相关性疼痛是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PD慢性疼痛的综合治疗是富有挑战的课题,最终会找到有效的治疗策略。 宋玉 张亮 暴杰 潘卫东 刘军 王厹东 吴云成 李文伟 刘毅 吕桦关键词:帕金森病 神经根痛 中枢性疼痛 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参枝苓口服液(SZL)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伴有BPSD的AD患者随机双盲分为SZL组(n=53)和安慰剂组(n=53)。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SZL组患者加服SZL,安慰剂组患者加服安慰剂口服液,两种口服液治疗周期均为20周,停药后随访5周。分别于服药前1周及服药第10周、第20周、第25周(即停药后第5周)评价患者的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同时采用加速度记录仪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方法评价患者的昼间活动量(DA)、晚间活动量(EA)、夜间活动量(NA)的变化。结果: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BEHAVE-AD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焦虑和恐惧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NPI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EA、NA参数值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SZL组患者的EA、NA参数值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SZL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D患者BPSD的进展,且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 李毛 王恒 宋玉 徐萌 潘卫东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30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ALS患者以经典型、延髓型为主,中医证候以脾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胃亏虚居多。经典型、延髓型、连枷腿综合征ALS患者中,脾肾亏虚证候患者占比均超过50%。ALS早期(Ⅰ期、Ⅱa期),痰湿阻滞、气虚血瘀、中焦湿热证候患者比例较高;中晚期(Ⅱb期后),脾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胃亏虚证候患者占比逐渐增多。结论:脾肾不足或肝肾不足证候贯穿于ALS全程,疾病早期在虚证基础上伴有痰湿、瘀血、湿热等病理因素存在,晚期肝、脾、肾亏虚更严重。温肾健脾为治疗ALS的基本大法,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分期辨证施治。 王明哲 龚帆 张静思 郑煊璐 王呈蕙 潘卫东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中医证候 脾肾亏虚 肝肾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