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 作品数:4,002 被引量:18,558H指数:38
- 相关作者:王莹李文媛李晓陵李为民傅松滨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微核试验评价含磷酸氢钙涂层纯镁材料的致突变性
- 2011年
- 目的通过微核实验检测纯镁微弧氧化(MAO)、二水磷酸氢钙(DCPD)涂层对小鼠的致突变性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和实验组按50m l/kg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三种材料浸提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40mg/kg),二次注射后6h处死小鼠,取其股骨制备骨髓涂片,观察P/N值,计算微核率。结果各实验组微核率均小于5‰,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涂层后的纯镁对小鼠无潜在的致突变性。
- 李德超吴艳娟胡津刘广义赵刚
- 关键词:纯镁微弧氧化微核
- 乡村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针对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现状,根据实际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国家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服务水平的教育,并使其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 王壮肖锋刚
- 关键词:乡村医生队伍教学管理模式卫生人才培养执业助理医师
- 氧氟沙星与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治疗不可避免性压疮效果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索治疗不可避免性压疮的新方法,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清创后,将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爱宝疗)的无菌纱布敷于疮面1~2min后,撤除无菌纱布将氧氟沙星药粉洒于疮面上。结果:疮面渗出减少,降低感染机会,疗程缩短,治愈率提高。结论:应用氧氟沙星与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治疗不可避免性压疮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新方法,治疗压疮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刘德新孔祥红潘微
- 关键词:氧氟沙星
- 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黄酮化合物对NDM-1抑制活性差异表现为染料木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3种化合物抑制NDM-1的构效关系为:B环处于C环3位(染料木黄酮),是抑制NDM-1的相对优势结构;而C环3位羟基(槲皮素)对抑制NDM-1活性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 王树松任重娟周文英程瑶韩雪玲李锦莲杨志伟张强
- 关键词:细菌耐药类黄酮构效关系
- 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应用β_3受体激动剂后血流动力学和β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作用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应用β3受体激动剂BRL37344(BRL)后的血流动力学、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和β受体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明确β3受体在心衰中的作用途径和L-NAME的作用特点。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Ⅱ组)、Iso+BRL组(Ⅲ组)、Iso+BRL+L-NAME低剂量组(5mg/kg体重,Ⅳ组)、Iso+BRL+L-NAME中剂量组(50mg/kg体重,Ⅴ组)、Iso+BRL+L-NAME高剂量组(100mg/kg体重,Ⅵ组)。测定(1)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2)心肌cGMP含量。(3)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水平。结果①Ⅱ组较Ⅰ组±dp/dt绝对值、LVES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除-dp/dtP<0.05,余均为P<0.01);Ⅲ组较Ⅱ组-dp/dt绝对值、LVESP明显下降,LVEDP明显升高(P<0·05),+dp/dt变化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L-NAME剂量的增加,±dp/dt绝对值升高,LVEDP降低,但大剂量L-NAME应用后,血流动力学又有恶化倾向。②Ⅰ、Ⅱ、Ⅲ组cGM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均为P<0.01),应用L-NAME后随着剂量的增加Ⅳ、Ⅴ、Ⅵ组cGMP呈下降趋势,大剂量应用L-NAME后cGMP回到正常对照组水平。③Ⅰ、Ⅱ、Ⅲ组比较,β1受体mRNA/β-actinmRNA为Ⅰ组最高、Ⅲ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β2受体mRNA/β-actinmRNA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β3受体mRNA/β-actinmRNA的三组中Ⅲ组最高、Ⅰ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Ⅳ、Ⅴ、Ⅵ组三种β受体mRNA水平与Ⅲ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3受体经NOS途径发挥作用,L-NAME可部分阻断β3受体激动剂对衰竭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改善心功能,但大剂量应用会加重心衰进程。
- 李为民孔一慧薛竟宜田颖
- 关键词:Β3受体激动剂血流动力学
- PAR指数评价改良摆型矫治器对重度牙列拥挤的疗效
- 2010年
-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改良摆型矫治器对重度牙列拥挤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在我科经改良摆型矫治器治疗重度牙列拥挤结束的患者21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时都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PAR指数得分平均减少30分。结论:改良摆型矫治器可以有效治疗部分重度牙列拥挤。
- 牟明奎张秋蓉陆晓丽刘洋展望侯录
- 关键词:PAR指数疗效评价
- 血清新喋呤与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新喋呤浓度变化,探讨血清新喋呤与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连续住院测定的97例患者分为3个组:ACS组4 7例;SAP组30例;对照组2 0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测定血清新喋呤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的新喋呤浓度(10. 89±2 .93nmol/L)显著高于SAP组(8 .2 0±1 .5 2nmol/L)和对照组(7. 33±1 .92nmol/L) ,P <0 . 0 0 0 1;ACS亚组中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之间的新喋呤浓度有显著性差异(11. 88±3 .0 9比9. 85±2 .2 7nmol/L) ,P <0 . 0 5 ;ACS组的血清新喋呤浓度与活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r =0 .4 4 4 ,P <0 . 0 0 1。结论 血清新喋呤作为巨噬细胞活化的标记物,在ACS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浓度升高也许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的独立的预测因子。
- 金哲秀安丽萍伍海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新喋呤
- 强迫症与5-羟色胺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人群中5-HT2A、5-HT2C、5-HT1Dβ受体基因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103个强迫症的核心家系的5-HT2A-1438G/A、5-HT2C Cey23Ser、5-HT1DβG861C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连锁不平衡(TDT)分析。结果这三个位点均符合H-W平衡(P=0.6566、P=0.1266、P=0.6734),5-HT2A基因中-1438G/A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P=0.0389);在5-HT2CCey23Ser、5-HT1DβG861C位点上不存在传递不平衡(P=0.3370、P=0.8136)。结论5-HT2A-1438G/A基因多态标记可能是强迫症的易感基因。
- 刘薇曹金霞郭烽炜宫滨生李晋陈力胡建
- 关键词:强迫症基因5-羟色胺2A受体
- 黑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利用2004年黑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对当前该省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年龄构成、学历构成和专业构成进行了现状分析;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该省卫生人力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通过趋势外推法预测了该省2010年人口总数和2015年人口总数。预测结果显示,2005年和2010年,该省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但卫生人力资源的质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同时,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尤其是需要向护理专业调整;而预测的2015年该省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专业结构的发展都不够理想,应尽快进行补充和结构调整。
- 刘国祥朱孔东徐小雪赵晓雯付文琦杨景波
- 关键词:卫生人力
- 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体外诱导分化及相关蛋白表达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模拟脊髓细胞环境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分化及蛋白差异表达。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的BMSCs和脊髓的神经细胞,设立BMSCs自然分化组、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和双层培养组,8d后对各组BMSCs进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检测。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选双层培养组BMSCs变化明显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BMSCs与神经细胞共培养和双层培养8d后,BMSCs呈神经细胞形态。NSE和GFAP检测结果,BMSCs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明显高于BMSCs与神经细胞双层培养组(P〈0.05),而BMSCs和神经细胞双层培养组又明显高于BMSCs自然分化组(P〈0.05)。SELDI-TOF-MS检测到TIP39_RAT和CALC_RAT增加到原来的5.360和2.807倍,INSL6_RAT、PNOC_RAT和PCSK1_RAT减少到原来的38.0%、49.9%和43.8%。结论在脊髓神经细胞微环境下体外培养BMSCs能诱导其分化成神经细胞,而且接触培养分化率高;BMSCs在向神经细胞分化机制中与TIP39_RAT、CALC_RAT、INSL6_RAT、PNOC_RAT和PCSKI_RAT密切相关。
- 邵明毕郑钢孙刚赵吉成安会春李呼伦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脊髓损伤细胞分化蛋白表达